四大石窟會麥積 打造旅游大品牌
“中國四大石窟旅游推介峰會”在天水召開
麥積山石窟景色藝術俱佳,“東方雕塑藝術館”引人關注

文字:人民網 圖片:天水在線
人民網天水7月4日電 昨日,來自中國四大石窟——天水麥積山石窟、敦煌莫高窟、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云岡石窟的代表齊聚天水麥積山腳下,舉行“中國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峰會”,介紹各自石窟的特點和藝術價值,交流各地圍繞石窟發(fā)展旅游的做法和經驗,探討共同打造中國四大石窟旅游品牌線路。

推介會上,與會代表一致同意,四大石窟所在地城市將建立無障礙合作旅游區(qū);以中國四大石窟為主打產品,利用區(qū)域內的資源優(yōu)勢,聯(lián)合打造一批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旅游產品;共同開辟主要客源地的國際、國內“中國四大石窟旅游專線”,互送旅游黃金周和其他假日旅游團隊;在對外宣傳和講解中,統(tǒng)一打造中國四大石窟品牌;制定吸引旅行商的優(yōu)惠政策,為客源互流營造良好環(huán)境;整合各自精品旅游景點,以打造中國四大石窟精品旅游線路為主題,共同推出跨區(qū)域的精品旅游線路;加強區(qū)域聯(lián)合促銷,樹立區(qū)域旅游整體形象和統(tǒng)一品牌;以合作旅游區(qū)城市聯(lián)合體形式參加國際旅游展覽會。

麥積山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,在中國石窟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到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。據介紹,麥積山石窟因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。據文獻記載,麥積山從后秦時開窟造像,創(chuàng)建佛寺。1500多年來,經過北魏、西魏,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10多個朝代增鑿重修,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和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,在中國文化史、佛教史、雕塑史、繪畫史、建筑史、民俗史等諸多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麥積山石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其洞窟大多在20到80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開鑿,層層相疊,密如蜂巢,形成“崖閣”,F(xiàn)保存北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各代洞窟194個,泥塑,石雕像7000 余身,壁畫1300多平方米。麥積山石窟的塑像有浮雕、圓雕、模制影雕、壁雕4種。數(shù)以千計的塑像的大小與真人相若,以形傳神,神形兼?zhèn),被譽為“東方雕塑藝術館”。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,還有一定數(shù)量的石雕和壁畫。其主要景點七佛閣、牛兒堂、千佛廊、萬佛堂、127號大石窟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。

麥積煙雨(攝影: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花平寧)
麥積山周圍還有蓮花池、僧帽山、香積山、羅漢崖、雕巢峪等奇山異景,特別是在煙雨蒙蒙的季節(jié),紫紅色麥積山在蒼松翠柏的掩襯下,云霧繚繞,由此形成的“麥積煙雨”為“天水八景”之首。麥積山被譽為“秦地林泉之冠”,在我國的著名石窟中,自然景色最佳。
四大石窟所在地旅游部門的代表、國內40多家旅行社的負責人也出席了會議。會議由天水市委副書記、紀委書記馬湘賢主持并致開幕詞。出席會議的還有,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杜明富、副市長張國華、市政協(xié)副主席張續(xù)善等。(李戰(zhàn)吉張森 楊祥智)

相關鏈接:
●中國的石窟
中國佛教石窟大約始鑿于公元3世紀,盛行于5至8世紀,16世紀以后開鑿的數(shù)量就較少了,F(xiàn)存石窟主要分布在甘肅西部(古代河西地區(qū))、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(qū),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。從規(guī)模藝及術成就而論,甘肅敦煌莫高窟、山西大同云崗石窟、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為最高,遂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。